2017.4.30. 摄于 张之洞路  原小学内
  • 6854、《而已》

(图一,中洋酒店6楼拍摄。图二,网上下载,位于武汉音乐学院内。图三,网上下载,现存两湖书院旧址建筑,不能参观,位于彭刘杨路武昌邮局斜对面。图四,2017.4.30.拍的原小学的一棵树。)


两湖书院,位于湖北武昌。清光#绪十六年(1890)四月,总督张之#洞创建于武昌营坊口左老天符庙都司湖畔,经费主要出自湘、鄂两省茶商捐资,故名“两湖书院”。专取两湖士子入学肄业,每省员额两百名,另为报答茶商资助,专录商籍学生四十人。1903年,两湖书院改为文高等学堂,亦称两湖大学堂。不久又称为两湖总师范学堂。

自立军领导人唐才#常、辛#亥革命领袖黄#兴等都曾是两湖书院学生。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两湖书院改为文高等学堂,亦称两湖大学堂。三十二年,张之#洞又将其改为两湖总师范学堂。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下武汉后,在武昌筹设政治训练班。10月16日,政治训练班筹备处正式成立。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决定将政治训练班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以武昌两湖书院为校址,将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科迁入其中,并在武汉招收部分新学员。

现在原址内分别扩建成湖北艺术学院、武昌实验小学、武汉四十五中学、湖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部等单位。

以上是搜狗上的文字。

文字中说的湖北医学院早已归属武汉大学门下,那里的住院部早已搬迁,原住院部主要是教学实习基地,并以护理专科学校为主。而搬迁的住院部正是两湖书院中另外一个湖的所在地,可惜那一个湖塘因为盖新的住院大楼早已填埋,湖的原址就在现在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安康楼,以这栋楼为中心的范围是当年的湖塘。1978年我家从现在的两湖书院西区的湖塘边搬到现在的医院宿舍居住,那时第一栋病房大楼已经完成,还有一座湖心亭就在楼前没有拆除,湖心亭是灰砖结构,好像是2层楼,正方砖木闭式,当时还有职工在里面居住,现在的湖心亭就剩一个在宿舍小休息区里竖着一个没有说明的牌子。这块的社区也叫读书院区。我们读书的时候有好多同学住在这边的院区,还沿着湖塘边小路去上学,那时这里以精神科为主要科室,所以我们总说那里的同学是精神病院的。

去年7-8月在楚康楼照护老妈的最初,老妈精神很好,自己拄着杖在科室走廊转悠,当年老妈的老同事詹炳炎教授也住在同楼层,基本不能下床了,但慢慢说话还是听的清。有一次我去看望他老人家的时候,遇见他的女儿詹曼也在病房,她是我小学同学,年轻时很漂亮,现在身材也管理的很好。人家在外面混得很好,平常没有交集。詹老说,能不能安乐死啊,我不想活了。詹同学说,您别乱想了,法律不容许,何况您的医疗条件这么好。我们都只能劝慰老人家安心康复治疗。

两湖书院中东边的湖塘所在地已经填平成为人民医院首义院区所在,解放路横穿原都司湖,而西区的两湖书院仅存了一个小湖塘,就是图一,面积不知道缩小了多少倍,一半是人民医院教学部分,一半是武汉音乐学院的,而实验小学和彭刘杨路的原址,都是当年的书院一部分,已经不靠湖畔了。现在的湖畔岸边规整的很齐整。从中洋酒店的楼上看过去,汉阳的高楼毗邻,长江黯然东流。如今,在这个寸地寸金的地方,小湖塘的污水也恐怕难治,还保留着这个湖塘实在是难能可贵了。
小时候我在这个湖塘里游过泳钓过鱼,游泳时喝过湖里的水,还好没淹死其中。那时湖边西边是老住院部和护校,东边是职工宿舍,只有一栋拥挤的三层楼还是筒子楼,其他都是小平房。我们住在一个类似四合院的区域,出门是职工食堂,旁边有个公厕,再旁边就是湖了。院子里有一些一起上学的年龄相仿孩子,家的左边是程教授家,后来是国#务院津贴的专家,后来他儿子程YIN贩#毒给毙了,右边的赵宁赵定两兄弟都在小洪山科学院工作,搬家后就没了联系,巧的是我大专的同学王汉生认识他们,再右边的有徐颖徐辉两兄弟也一样没有联系,最右边肖家两姐弟有一个是弟弟肖军在药房工作,对面黄家,有一个姐姐对我们家很好,我都忘了人家的名字,住在原住院部大门口右侧平房的低一届的张伟关系很好,他的爸爸是放射科原主任,我们偶然见了都会聊一会儿。还有住在最后边临靠音乐学院的七七等人,七七大名刘七一,前两年是平湖门游泳群的群主,我被拉进那个微信群才知道,后来有活动还遇见几次,一说起都是附一的子弟还挺熟络的,还有在精神科老院区这边的李国庆詹曼等都是39 中学的同学了。

小时候我们在西区老住院部的孩子基本都在当时的红#旗小学读书(现门诊的正对面),是一栋教#堂建筑,以及后面的几栋2层楼的教舍,院子里有一棵树一直生长着(见图四,摄于2017.4.30.),它应该和武昌江边现在武汉音乐学院门口马路中间圈起来保留的几棵树是同一个时代,会有100年了吗?后来原小学那一片地段拆迁,改成医院的临时停车场,树都保留着没有动,再以后这里盖了楼叫复#兴地铁城,那棵树就消失了,那栋老教#堂作为历史遗产有幸保留了下来,不知以后会翻修成什么样子。当年的那条路后来改称紫#阳路,以后又改称张#之洞路,而在东区这边的子弟都在解放路对面的实验小学读书,到中学我们大多是转学到位于首义路的39中学读书。

一百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两湖书院的原貌早已面目全非。如果不是刻意的去找寻这段历史,是没有人会记得的,我们也只能从网上的搜索才能知道一些历史的片段,这还是区区一百年呐。我们还是感谢时代在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很轻松的找到那些记录,不管它的真伪和是否详实,都为自己想要找寻的记忆增加厚重。

我想到这些而且要记录下来是因为老妈于今年正月初七离开了人世。老人家在这里读书,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养育孩子,在这里离休,现在老人家走了,我们和我们当时的玩伴也老了,也散了,也唏嘘这人世间的冷暖。当我们感叹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的时候,回答一定是不尽相同的。

就像两湖书院的变化没有一百年的时间就已经抹灭,历史给予我们个人的时间更是匆匆而过,当我们假装清醒的认知该如何度过一生的时候,大多数人是满腹的遗憾和不甘,虽然嘴上说的放下,放下一切,可我们不自觉的仍然在成功、名利、金钱、房子、车子、亲情的利害关系中斤斤计较,或者是在内心还触动原生的贪婪和利己的欲望。我是俗人,我也是如此。有时候我也想狠狠抽自己的极其不懂事的耳光,可我还是一根筋的我,我也还是得装着如同和蔼的满面春风去礼待每一个和我打招呼的人。

在想记录和还记得的时候写下这些无聊并无心让人关注的文字,就是想让自己的脑干在萎缩之前,不再记起,我该忘记。我记得朴树的那首歌《那些花儿》,我也在想你们都老了吗?你们都在哪里呀?其实,就算我知道你们在那里我也无心探望了,我只愿我曾经认识的每一个你都健康快乐。

这一生不过如此,来过而已。


2022.2.12.  正月十二 写于 东湖



评论
热度 ( 4 )

© 刘郎才气 | Powered by LOFTER